传承红色基因 炼就“金字招牌” 内蒙古机电技师学院打造高技能人才培
发布日期:2025-07-28 16:37 浏览次数:
敕勒川畔,阴山脚下,在被誉为“军工之城”的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一所承载着红色使命与技工教育担当的院校巍然屹立,它就是内蒙古机电技师学 院。党的十八大以来,学院将红色教育与技能培养深度交融,让匠心传承与时代创新同频共振,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兵器行业、北重集团、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培养和输送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红色铸魂 浸润匠心成长之路
不久前,内蒙古机电技师学院发电运行与焊接技术专业群党支部组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前往内蒙古革命烈士陵园开展“缅怀革命英烈,传承红色薪火”主题活动,以庄严仪式追思英雄、凝聚奋进力量。“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了革命先烈们不惜牺牲生命,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崇高责任感。我们要自觉担负时代赋予的责任,为技能强国贡献力量。”学院发电运行与焊接技术专业学生王霄说。
内蒙古机电技师学院以红色基因厚植育人根基,并将不怕吃苦、不怕牺牲、热爱祖国、献身军工的吴运铎精神融入日常教学。校园里,我国兵工事业开拓者、特等劳动模范吴运铎的雕塑巍然矗立,教学楼、操场等场所红色文化元素随处可见,无声诉说着红色故事。学院还通过主题班会、实践课堂、社团活动等载体,以“红色引擎”驱动思政教育与技能教学的深度融合。学生们在红色精神的熏陶下,不仅锤炼了精湛技艺,更培育了“为国奉献、精益求精”的职业品格。
学院焊接专业学生李文奇便是学院育人成果的生动缩影。他感慨:“实训的日子里,每当遇到困难时,我就会想起吴运铎前辈在困境中坚持研发的故事。正是这份红色信仰,支撑我一次次突破技术瓶领。”在校期间,李文奇主动加入闫炯技能大师工作室,跟随团队参与企业实际项目。2021年,他在内蒙古自治区职业技能大赛焊接赛项中,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和稳定的临场发挥斩获第一名。他研发的“不锈钢薄板焊接变形控制技术”,不仅解决了企业生产中的难题,还被纳入学院实训课程案例。
工学一体 培育行业紧缺人才
作为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内蒙古机电技师学院凭借深厚的办学底蕴与创新实践,在技能人才培养领域成果斐然。
2022年,学院入选全国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第一阶段建设院校,数控加工(数控车工)、 机电一体化技术两大专业成功获批全国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第一阶段建设项目,学院凭借87%的一体化人才培养覆盖面与72.3%的优质一体化师资队伍,构建起“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体系。
“学院校内实训基地对标军工企业标准,拥有200余套先进设备、27个专业实验室,具备科学规划智能装备技术、现代控制技术等四大核心实训功能区及
技能馆,学生足不出校便能接触特种钢治炼、数控加工等行业尖端技术。”学院
相关负责人介绍。
同时,学院还有李文玉技能大师工作室、闫炯技能大师工作室等3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团队,17名技能大师深度参与教学。他们将生产一线的实战经验转化为教学案例,让学生在真实项目中积累经验,实现“离校即上岗、上岗即胜任“。
“熔化极气体保护焊、橫焊、仰焊操作技术难度较大,需要把每项参数记在心里,若有一个参数不匹配,就会出现焊接质量问题。”在学院公开课上,焊接技能大师闫炯针对学生在操作时出现的问题,一针见血地指出症结所在。
由技能大师定期对相关专业学生进行技术指导,是内蒙古机电技师学院的日常“规定动作”。高水平老师的几句指导意见,就能让学生豁然开朗,实现 “弯道超车。”
为了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技能大师针对不同阶段、不同技能水平的学生,摸底实际情况、制定培训方案,不断改进方法,让学生拥有过硬的专业素质。
近年来,内蒙古机电技师学院师生共计28人次在国家级、省级竞赛中摘金夺银,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8.5%以上。学院为兵器行业、地方经济输送了2.5万余名高素质技能人才,其中包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刘彦冰、全国劳动模范郑贵有等一大批优秀技能人才。
校企协同 构建产教融合生态圈
依托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的深厚底蕴,学院创新“校企一体、双元育人”模式。作为企业办学的典范,学院与北重集团等龙头企业共建“厂中校”“校中厂”,将课堂搬进车间,把生产线引入校园,通过“企校双师带徒”模式,让企业导师手把手传授实战技能,真正打通技能培训到岗位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学院数控专业学生李晓杰的成长经历深刻展现了校企协同育人的成效。在 ”校中厂“实训期间,李晓杰参与企业某零部件加工项目,企业导师手把手教授他数控编程的相关知识。“每一个看似简单的切削参数调整,都可能影响零件精度。我一定要精益求精,勇攀技能高峰。”李晓杰感慨。最终,他主导加工的零件合格率高达99.5%。
凭借在校企实践中积累的扎实技能,毕业后,李晓杰迅速成长为企业技术骨干,带领团队攻克多项加工技术难题,其创新研发的数控加工工艺优化方案,使企业生产效率提升30%,相关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凭借突出业绩,李晓杰先后荣获内蒙古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
不仅如此,学院还紧扣企业需求,为各单位量身定制培训方案。学院打造“10%通用能力+30%职业能力+60%岗位能力”的课程体系,全面深入采集各单位及一线技能人员培训需求,做到“一班一方案”,确保培训既满足人岗匹配和技能人员队伍梯次发展需要,又能适应公司改革发展需求,实现教室到车间、工位到岗位的无缝对接。自2019年成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家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单位以来,学院已累计开展5期、11个专业的定制化培训,1434名企业员工在这里实现技能进阶;1万名在岗职工通过技能提升行动成长为技术骨干。